琥珀中的惊人发现:巨大的古鸟类化石

发表时间: 2020-02-10 11:24

鸟类复原图


2月10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只比以往标本都大的反鸟类翅膀,对学者理解白垩纪反鸟类体型和翅膀上的羽毛外观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共同研究。研究论文发表于古生物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

此次发现的琥珀化石产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胡冈谷地位于缅甸最北方,钦敦江上游地区,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当地人将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野人山”。

地质学家对该矿区的火山灰测定后发现,这里的琥珀形成于约99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期,因此这里被认为是人类能一窥真实白垩纪世界的唯一窗口。

翅膀上的皮肤和羽毛也很大程度的保留了下来,这能帮助学者还原白垩纪反鸟类翅膀上羽毛的形态和色彩提供了帮助。标本中的羽毛保存了原始的颜色,以深棕色为主,初级覆羽颜色明显比初级飞羽更深,并有比先前标本更明显的浅色的横、纵向斑纹,其中初级覆羽末端有列浅斑,飞羽中段的浅斑更宽,末端还有不对称的浅斑呈碎斑点状分布。

这件标本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硕大的尺寸,这最重要的证据是异常大的羽毛,最长的一根羽毛达到37毫米,它是学者曾经发现过的最长的缅珀羽毛(大约24.5毫米)的1.5倍,根据羽毛比例与身体的比例,可以粗略推测标本所代表的鸟类个体,从头骨后缘到耻骨后缘的长度约10厘米。

学者对这个大尺寸个体有两种解释:第一,该标本代表了一个比之前发现的所有缅北琥珀反鸟类都更加成熟的个体;或者,该标本来自一个体型更大的反鸟类物种。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扩大了学者对缅甸琥珀鸟类生物群尺寸的认知。(崔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