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中,从采摘到烘焙:一夜岩茶体验之旅

发表时间: 2024-04-27 23:36

武夷山中,从采摘到烘焙:一夜岩茶体验之旅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对于许多的茶友而言,喝武夷岩茶,是许多年一直在进行的生活习惯。

就像穿旗袍,就像喝老鸭汤,就像唱歌跳舞....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相伴多年,相濡以沫,且还会相长下去。

但武夷岩茶是如何来的,如何成就那一杯岩骨花香的,却是许多人的认知盲区。

是以,今年,趁着福鼎白茶茶季缩短早早结束的东风,小陈茶事的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武夷山,亲自参与武夷岩茶采摘加工制作的全流程。

从爬山,到采茶,到运青下山,到摊晾,再到熬上一整夜把茶烘出来....

仿佛把一个孩子从怀胎十月养育到高中状元。

个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从下午的两点多,阳光出来开始采茶,一直到凌晨四五点,初烘烘干试毛茶,近二十个小时的脚不沾地....

并且,第二天早上十点,没眯上几个小时,又爬起来跟采茶工一起去采岩上的水仙。

今年的采茶就是跟天气抢茶青,一看放晴,采茶工便跟出笼的小鸟一般,四散飞去。

嗯,大家应该看出来了,今天的文章是在没睡好、高强度的劳作之后写成的。

不是村姑陈正常的状态。

但,情真意切,可堪一读。

【深夜做茶日记】

1、采摘

2024年3月26日下午两点多,正岩某茶山,采摘黄观音、佛手、水仙。

2、运青

2024年3月26日下午四点多,正岩某茶山,运青下山的车子装满了茶青。

这车子要足够宽,足够通风,不能闷到茶青。

车子不能装太满,茶青不能堆叠,不能弯折压到。

车最好开快一些,让茶青早点到厂里,早点摊晾。

3、摊晾

2024年3月26日下午四点多,正岩某茶厂,摊晾茶青正当时。

厂长的经验之谈是,采下来的茶青一定要及时运下山,到厂里之后马上摊晾,并且不能摊得太厚,要尽量薄一些,令青叶可以均匀地走水。

另外摊晾的地方要足够大,且是通风良好的场所,有风的流动才会带动青叶中的水分游走到空气中。

4、摇青

2024年3月26日下午六点多,摇青筒滚起来,开始摇青啦~~

满屋子皆是花香袭人。

茶青在筒中翻滚,带着浓郁的鲜花香气,令人不禁神往,这做好之后,会是如何花香袅袅的好茶汤呢?

5、发酵到位

2024年3月27日,凌晨三点五十,茶青已经做出标准的绿叶红镶边,发酵已经到位,便是要开始炒青了。

炒青的目的是为了杀青,让青叶当中的多酚氧化酶钝化,不再具备氧化茶多酚的功能,也就阻断了进一步的发酵。

从此茶青当中的多酚类物质的数量便相对稳定了,其它营养物质的含量也基本稳定了。

一款岩茶的底子,基本定型了。

6、炒青

2024年3月27日凌晨四点,工人开始点火预热,加炭提温,为下一步炒青做准备。

炒青机器上方有温度指示器,厂长说,到300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炒青。

炒青的要领是,快速翻炒。

炒青结束后的青叶,凑近闻已有熟香,摸上去手感湿热微烫、微黏,有一种汁液破壁之后的手感。

7、揉捻

2024年3月27日凌晨4点,茶青制作进入揉捻流程。

揉捻是把炒好的青叶揉成条索状雏形。

其要领是,炒好之后趁热揉捻,这样好揉,易揉,不至于破坏青叶的细胞结构。

快速揉捻时,拍下来的图片尽是令人头晕的重影。

8、烘干

2024年3月27日凌晨4点30,揉捻结束,下一步环环紧扣,立马烘干。

第一遍初烘,总共要烘两遍,使干茶达到含水率百分之五以下的干度。

凌晨四点五十,初烘结束。

9、试毛茶

2024年3月27日凌晨五点。

当晚初烘之后的毛茶,剔梗后,端上了茶桌。

厂里的年轻茶二代,一位05年的小哥已经抓了一把自己做青的黄观音,开始试喝。

我们也受邀参加了这一场试毛茶。

这款毛茶,兰花香高扬而汤水清润,虽然是以闷泡3分钟的形式出汤的,但却丝毫没有苦涩味,且在舌上滑若无物。

李麻花浮了好几大白。

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喝到如此新鲜出炉的毛茶,感受果真不同凡响。

第一次喝到自己亲身参与初制加工的岩茶,有点激动,真想给这一桶茶贴上名字——村姑陈初制。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