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姑的茶道历程:三个常见误区让你越喝越困惑

发表时间: 2024-04-30 20:3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其实从小学的就是讲话要言简意赅,不要啰嗦。

按母上大人的话来说,就是,跟本案无关的就不用讲了。

再扯下去,审到明天都审不完。

但是,这世上有一些话,却是非重复不可的。不但要重复,并且还要多次重复,换不同的角度来重复。

比如,在泡茶时,出汤之后要不要揭开盖子这个问题。

再比如,在泡茶时,沸水会不会烫伤茶叶这个问题。

再再比如,在泡茶时,茶叶需不需要润茶这个问题。

这些世纪大悬案,虽然已经分析了很多遍,但仍然,会有许多人被各种道听途说迷惑、带偏。

从而造成非常之多的,茶桌之祸。

歪理邪说,害茶不浅。

是以,必须要在这里,说个清楚,辨个明白。

为广大善良而容易被哄骗的茶友,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关于揭盖晾茶

有一部分餐饮服务人员认为,盖碗的盖子,不可以一直放在碗上。

他(她)们的逻辑是,盖碗是热的,盖碗中的茶刚浸泡过热水,虽然出了汤,但现下仍带着水汽,如果不揭盖子,让盖子继续盖紧茶叶的话,会让茶叶继续被热汽浸着,从而产生化学变化,影响茶叶接下来的风味。

在这里要友情提醒一下,咖啡流行讲风味,而我们茶,还是要讲滋味的。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说,风味,与滋味,不是一个维度。千万不要误导了观众。

至于出汤后不揭盖,是不是真的会如小部分餐饮服务人员所害怕的那样,会闷坏茶叶,以至于影响到茶叶接下来的滋味呢?

这肯定是不会的。

纯属无稽之谈。

茶叶要发酵,除了水之外,还需要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高温。

高温才是导致茶叶在盖碗中发酵的“原凶”。

但是,出汤之后的盖碗,其中只有残余的水汽,并没有水在当中了,尤其没有热水在当中了,这又如何产生化学变化呢?

并且,因为水已经倒空里面只有茶叶的缘故,这只盖碗会快速冷掉。冷天里3分钟就会全部冷却,热天里5-6分钟也会全部冷却。温度只保持这样短的时间,如何产生化学变化呢?就算能产生,又能产生多大的化学反应呢?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出汤后,盖碗当中的温度,是呈现出递减式的下降趋势的,从注水时的95-100度,到出汤完毕之后的大约85度,再到秒秒钟递减,5-6分钟达到20度以下,这样一直在下降的温度中,茶叶如何能产生发酵?肯定不能的。

所以,认为茶叶出汤后在盖碗中会被闷坏的餐饮服务人员,只是主观臆断了这一现象,并没有科学依据来佐论,也并没有实践来依靠。

主观上认为盖碗摸起来有点热,所以茶叶就会在里面发酵....

这种过于主观的想法,在茶界并不少,但希望随着茶行业从业人员的年轻化,随着生物化学物理学知识在茶界的普及,这种无厘头的想象,能越来越少。

科学地喝茶,秋学地泡茶,将是未来的主流。


关于沸水会不会烫伤茶叶

沸水会烫伤茶叶,这一言论当下主要来自于某音。

来自那些油腻腻的不剪头发不洗脸不刮胡子手上还盘着油腻腻手串的,老男人(伊爸)。

它其实也是一个著名的悖论。

如果以沸水的“沸”而论,它当然具有烫伤的能力,也确实会烫伤许多东西。

比如沸水就会烫伤手,会烫皱真丝面料,会烫坏皮衣,会烫破塑料制品.....

但是,据此就推断出沸水会烫伤茶叶,是不是不科学。

毕竟,跟会被沸水烫伤的东西比起来,不怕沸水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比如木材,比如石块,比如水泥,比如钢铁,比如玻璃,比如陶瓷,比如.....比不过来,太多了。

所以,那些觉得沸水会烫坏茶叶的人,是怎么想的呢?

因为自己的皮肤怕沸水烫,所以就认为茶叶也怕沸水烫?因为觉得茶叶嫩,叶子娇,所以就认为茶叶也怕沸水烫?

这逻辑,过于主观臆断,没有科学依据。

茶叶又不是青菜,怕什么沸水?即使青菜投到持续沸腾的沸水中去煮,也需要煮上至少五六分钟才能把青菜全部煮熟,我们冲泡时茶叶跟沸水只接触几秒钟的时间,怎么可能就烫熟了呢?

君不见,绿茶炒青时,娇嫩的绿茶茶青投入到100度以上的铁锅里去炒制,翻炒,至少要炒十来分钟以上。炒的过程中还要压制,用手掌把绿茶压贴到锅底去定型,这样亲密接触的高温绿茶都不怕了,还怕区区沸水?

君不见,红茶需要全发酵,还需要烘干,烟小种还需要烟熏好几天。这样的温度它都不怕了,还会被100度以下的水给烫坏了?

我们在龙井产区看到,茶农都是用烧开的水泡龙井喝的。我们也在桐木山上看到,茶农是用开水纯芽茶泡金骏眉的。

连茶农自己都选择用沸水,我们穷担心干啥呢?

不要再主观臆断茶叶的耐热性了。

好茶必须要沸水才能激发其丰富的内质。只有劣茶,单薄,孱弱,才会怕沸水。


关于润茶(醒茶)

这也是一个主观臆断出来的理论。

有些人觉得自己每天晚上都要睡觉,而每天早晨会醒来。所以他们觉得陈年的老茶们,也都在睡觉,故此在冲泡时,要给它们一段醒来的时间。

每每看到装模作样的餐饮服务人员们在翘着兰花指泡茶,总是先倒一点沸水到茶叶中,摇一摇,再倒出来。

谓之曰,润茶。又谓之曰,醒茶。

纯粹是狗尾续貂,画蛇添足。

令人莫名其秒。

又不是冲调西湖藕粉,要先用温水勾个芡,再用沸水来冲。

茶跟藕粉,可是两种属性完全不相同的植物,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的。

还有人认为,茶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各种脏东西混进去了,冲泡的时候需要把第一泡倒掉,谓之曰洗茶。

这也是非常主观臆断的一种想法。

茶叶储存在箱中时,它一直是在进行着物质转化的,人家并没有睡着,又何来“醒”之一说?

茶叶投入盖碗时,直接泡就好了,润一下,完全没有必要。

手冲咖啡时,有一种冲法是,第一次注水后要暂停几秒,让咖啡粉在滤纸中稍微发酵一下。

这种类似润茶的操作,是建立在咖啡是全发酵的饮品,且咖啡烘焙后还磨成细粉的状态,这才有让它稍微发酵一下的这种手冲方式。

但大多数茶叶却是完整的条形,没有磨粉,也没有全发酵,润它也无法令其轻微发酵的。

润了,也白润。

另外,茶叶撬下来冲泡时,干干净净,闻起来清清爽爽,没有杂味异味,亦并不需要洗茶。

说句坦诚之言,与其莫名其妙地操心茶叶脏不脏,不如操心一下自己居住的这个地球吧,环境污染才是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强敌,与之相比,茶叶里的那一点物质,都不够看的。

焦虑症患者们,等你们有能力解决了北方的雾霾,再来担心南方茶叶的纯净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别傻傻分不清。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