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宝:一部作品集的珍贵收藏!

发表时间: 2023-05-16 09:47

宜兴紫砂发展,在经历明末清初的繁荣期后,一度陷于低潮。但至清末,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民族资本家的兴起,文化艺术亦出现勃勃生机的景象,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紫砂发展的又一高峰。


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杰出紫砂人才,而“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被称作民国“三宝”,他们的紫砂艺术品更是掀起一股拍卖热潮。


‍‍‍‍‍‍‍‍‍‍‍1.李宝珍(1888-1941)



清光绪、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师从俞国良,工治砂壶,制作工整。宝珍曾为上海铁画轩制壶,据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学者谢瑞华称:“供应素坯给铁画轩的陶工,有卢元璋、范大生、陈光明、李宝珍……这些都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名工。”所制传炉壶甚精巧。


李宝珍的性情,紫砂历史散文《一壶乾坤》中可见一斑:抗战时期,李宝珍恐其砂壶落入日本人之手,临终前将家中所有紫砂壶全部打碎,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941年2月23日,日寇占领蜀山,李宝珍在贫病交加中含恨而去,据说,其子女遵守其父遗嘱,此后无一人再从事紫砂业。


李宝珍死后,家人将其安葬于蜀山东麓的龙窑前,当时兵荒马乱、市面萧条,连一口薄皮棺材也买不到,一副草帘子就送他上路了。他的坟,离师傅俞国良的安息之处,仅一箭之地。



- 李宝珍作品拍卖 -


李宝珍 传炉

成交价:28.75万

拍卖公司: 十竹斋(江苏)

拍卖日期:2021-06-27


李宝珍制紫砂葵花仿古壶

成交价:19.55万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北京)

拍卖日期:2011-05-22


李宝珍 鱼化龙

成交价:17.25万

拍卖公司: 长风拍卖(北京)

拍卖日期:2011-06-21


清晚期·愙斋款李宝珍制潜陶刻紫泥觚棱壶

成交价:16.10万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浙江)

拍卖日期:2017-12-23

李宝珍 大传炉

成交价:14.95万

拍卖公司: 长风拍卖(北京)

拍卖日期:2013-06-17


李宝珍制紫泥葵瓣仿古壶

成交价:14.95万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北京)

拍卖日期:2015-11-16




2.汪宝根(1890-1954)




号旭斋,宜兴蜀山人。14岁拜伯父汪生义(春荣)学艺,为吴云根、朱可心师弟。后随江生义一起被聘至宜兴利用陶业公司。在利用公司历次技艺比赛、考工考核中均名列第一。


1933年,利用公司员工多达300余人,汪宝根任技术总辅导。1935年曾费时10余天制成“大东坡”壶和“三友”瓶,参加芝加哥博览会展出,获优秀奖。所制“鱼化龙”壶颇负盛誉。

汪宝根家与黄玉麟是邻居,常向黄玉麟请教,喜用樱桃小包嘴为流口,出水流畅,为时人所赏。他不畏官场势力,人品艺品为人称颂。所制壶凡不合意,即行毁之,不尽善尽美绝不出手,故向汪宝根订壸,常费时数月不可得。


徐秀棠回忆:汪宝根个子很小,但精力旺盛,为人耿直。旧时,宜兴埔役头朱鹤年出高价请汪宝根制作茶壶,半年无消息,于是把他及泥凳、工具、泥料一起押到宜城府上,锁上房门迫他制壶,3天无果,亦无奈何。



- 汪宝根作品拍卖 -


汪宝根制东坡提梁壶

成交价:103.50万

拍卖公司: 上海匡时(上海)

拍卖日期:2018-12-18


裴石民、朱可心、汪宝根、蒋蓉、徐汉棠制 百果文玩

成交价:44.85万

拍卖公司: 上海匡时(上海)

拍卖日期:2020-08-05


汪宝根 《牛盖扁鼓壶》

成交价:32.20万

拍卖公司: 长风拍卖(北京)

拍卖日期:2012-09-17


汪宝根制青灰砂上合桃壶

成交价:17.25万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北京)

拍卖日期:2011-05-21


汪宝根制陈少亭刻字紫泥线圆壶

成交价:16.10万

拍卖公司: 上海春秋堂(上海)

拍卖日期:2011-10-23


清晚期 “旭斋”款汪宝根仿古葵壶

成交价:13.80万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北京)

拍卖日期:2011-06-07


汪宝根(胡士芬刻)·四方传炉

成交价:11.50万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北京)

拍卖日期:2014-05-09



3.陈宝生(生卒年不详)


关于陈宝生,坊间有一则趣闻:


新中国建立前紫砂业不景,他定了亲却没钱娶亲,朋友帮忙抢亲,用船到乡下女家河埠,趁女方下河淘米时,抱人抢上船摇回家。


当时紫砂圈里除了王寅春常有新式壶样外,唯陈宝生有新的式样,他创作的一把较大的三弯大嘴壸,盖面上加了个五角星,当时称为“俄国”壶,后又被称为“爱国”壶。他做了许多制坯专用工具,服务于紫砂成型。



- 陈宝生作品拍卖 -



陈宝生 狮菊


陈宝生 丝灯


陈宝生 狮球壶


陈宝生制卧牛圆壶


陈宝生制 刻绘段泥壶



民国紫砂流,一个时代的璀璨星河,不只是“三宝”,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紫砂创作者,他们在时代的洪流里一手抟泥,一手掌舵,若说成名不易,延续民族技艺更为不易,这些紫砂珍品终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撑起一片光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