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澜杂文:对“香炉”的深度解读

发表时间: 2017-04-28 09:13

中国人使用香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中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肉食兼有祭祀的用途,在各种目的的祭祀活动中“鼎”用于向天供养,让神灵祖宗保佑部族和国家平安。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地区,而印度(包括尼泊尔地区)事实上也一直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目前至少是3亿人的精神寄托以及心理求诉的对象。久而久之“信佛”仿佛变成了公众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沉淀、一种思考。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天人师、世尊。佛教更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与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的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那么佛的信徒与佛主要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沟通呢?那就不得不提到最重要的一种仪礼器具香炉了。

佛教东渐传入中国后,与华夏本土文化发生关系,逐渐改变自己的面貌,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释道三位一体共同形成华夏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

《金光明经》卷二:于佛前行祈拜供养之时,手擎香炉;后世之柄香炉,即袭此遗风而来:“天人黄琼说迦叶佛香炉,前有十六师子、白象,于二兽头上别起莲华台以为炉,后有师子蹲踞,顶上有九龙绕承金华,华内有金台宝子盛香。佛说法时,常执此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界与地界分的很清楚,因为天界上住的是神与诸佛菩萨,而地界所供奉的却是阴灵,不可与天界的神祗混而为一,两者祭祀方式及各自主导的范畴均有很大区别。

供奉天界神佛时所用的香炉,宜用铜(金属)制的那一种,自古代以来,历代帝皇向天祭祀时所用的炉,基本都是铜制造。讲究些的话,铜香炉基本不用于供土地、祷告祖先等地界神祗。

金属的香炉,因为是用于供奉天界神佛的(在八封而言,乾为天,乾卦的形状,以圆为主),所以铜炉以圆形居多。供奉地界冥灵的时所用的香炉,以瓷为主,属土(在八卦而言,坤为地),形状应以方形为主。所以供奉祖先地灵的香炉,讲究的话应以方形的瓷香炉为主。

天圆地方,这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看法,传统风水学亦套用了这一观点。

“魏晋时,人们以老庄解释佛教,东晋以后佛学又与玄学趋于合流,深为士大夫们所欣赏。直到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独立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响一并如日中天,特别是禅宗初祖达摩东渡来华,中国禅宗由此肇始。各地造佛修寺蔚然成风,作为祭祀礼器的香炉被广泛使用……”

香炉在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中不止用于敬佛,祭祀天地神祗、祭祀祖先等活动。中华民族香文化产生的很早,古时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读书弹琴,喜欢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重视钦水思源,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来,华人都拜天地神祗,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传统祭拜仪式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所以香炉从来就创生、伴随于华夏先民仪礼生活的始终。

传统的佛事开始,都先唱香炉:“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或“炉香乍热,法界蒙熏……”等赞语,唱到“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的时候,寺中的住持或代表,就会绕到正中圣象前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献上三枝檀香,以此表示对佛菩萨的敬意。

香炉,佛教中称它宝鼎,除了方形的香炉外;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是如法的放置,并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宝,缺一不可。

密宗的火舍也是香炉的一种,为密教仪轨专用器具之一。后世并谓为佛前四具足之一。

佛教仪礼中使用手炉,大都是在剃度、礼忏、奉请……等场合。炉头插香,双手执持炉柄;也有兼插鲜花以为供养者。在新疆西大寺所发现之佛教遗迹,其中之唐朝佛画(壁画)图中亦有手持香炉,长跪礼拜者。而此香炉下部,亦附有稍高之台座(基座)。

而当前藏家们对“宣德炉”的追捧则主要在于对“永宣”文化和“明式”美学的推崇,与祭祀和宗教的关系就不大了。

盛澜

2016年9月于京西灵光寺

作者简介:

盛澜,1975年生于北京,数学博士,对佛教建筑、佛教文献、佛教造像、佛教美术有研究。

师从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文史学家周绍良先生。

曾任中国佛教古代文献保护中心理事、香港东方佛教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佛教建筑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