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绿茶茶王”:太平猴魁核心产区的制作秘密

发表时间: 2024-04-25 19:09

探秘“绿茶茶王”:太平猴魁核心产区的制作秘密

大皖新闻讯4月23日,谷雨后四天,正是太平猴魁的采茶期,大皖新闻记者前往太平猴魁的核心产区——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

猴坑村茶园航拍

天然优势出好茶

从黄山区县城驶向猴坑村的茶园,要在入村后换乘村里统一的面包车,面包车是免费的,只有八辆,每日在换乘点与茶园间往返,带着慕名而来的茶商和游客入猴坑淘宝。之所以要统一换乘,是因为这是条通向猴魁的单行山道,大部分路段不具备会车的条件,只有经验丰富的本村司机才能驾驭这条山路。

猴坑村位于太平湖上游,海拔700余米,森林覆盖率超过90%,山岭纵横,坑峪幽深,“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园大多分布在坐南朝北,半阴半阳山坡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独具兰香的太平猴魁。

“我们好的茶叶是小气候的,一边是竹林,一边是阔叶林,还有一点是日照低于40%,光照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代表性传承人、猴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方继凡向记者介绍。“还有我们的土壤是变质页岩风化的乌沙土,它不要施肥的,矿物质含量比较高,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在安徽省内的名优绿茶中,太平猴魁是采摘最晚的一种,因为猴坑内温度偏低,发芽也偏晚,每年的采摘期在谷雨前后,大概20天。

茶农采摘归来

“今年我们是13号开园,大面积的开采是16号,逐渐地到月底结束。”方继凡介绍,“所以猴魁是没有明前茶的,没有明前猴魁这个概念。”

200年树龄猴魁王

每年开园仪式必不可少的流程是祭祀茶王树。茶王树指的是位于猴坑村中的一棵历史悠久的茶树,约有200年树龄,属柿大茶品种,树姿半开展,节间较短,叶色深绿,持嫩性强,具“两刀一枪三尖平”特性,2004年猴坑公司采其叶制成太平猴魁,送中国(芜湖)国际茶博会参赛,首次问鼎“茶王”,于是更名为“猴魁王”。

探访采摘加工全流程

“两叶抱一芽”是太平猴魁独有的外形特征,一芽两叶高度齐平,俗称“两刀一枪三尖平”,茶农采摘的是茶树枝上的一芽三四叶,制茶时最后保留上好的一芽两叶,俗称“尖头”。制作好的茶叶平扁挺直,魁伟重实,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

工人正在对采摘的茶叶进行捡摘

太平猴魁,是烘青绿茶之尖茶魁首,也是中国绿茶系中唯一的一款以叶大为美的茶,2004年太平猴魁在国际茶博会上获“绿茶茶王”称号。走进全手工的制茶加工室,记者见证了茶叶从捡摘、摊青、杀青、捏尖、整形到炭火烘焙的过程。

制茶工人手工捏尖

其中,捏尖、整形是手工猴魁的独特的加工步骤。工人将猴魁的一芽两叶用手捏成一条,力度适中,既不能破坏猴魁的茶汁,又要保证其条条紧锁,不会散开。整形是将杀青叶一片一片理平后,用双层网夹压住,茶叶不互相弯曲,折叠,黏靠,用滚筒轻轻滚压定型。这两步也是使猴魁扁平挺直、“不散不翘不卷边”的关键。

太平猴魁冲泡后不像毛峰那样飘逸,根根分明的直立在高玻璃杯中,在市场上被称为“穿格子衣服的高富帅”。

方继凡说:“俗话叫好茶不怕开水烫,我们一般用8、90度的水冲泡,但如果是极品的太平猴魁,用100度的水泡出来茶更好喝。”探访过制茶室,记者尝到了刚刚上市的太平猴魁。

“开水冲下去一第一泡,加1/3杯的水,叫润茶,润一润以后再慢慢闻,渐渐地就吐出了兰花幽香。”方继凡一边演示一边告诉记者,“一泡是闻香,它颜色变得慢,看一下水质清澈透明,但是并不会没有味道,二泡、三泡、四泡…越喝越好喝。”

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除了太平猴魁,安徽的名茶还有很多。安徽工匠、安徽省茶叶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专家仇传慧介绍说:“大家所熟知的安徽名茶还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等等,我们安徽一共有55个产茶县,这个数据每年可能略有变动,但是大体上是分为皖南和皖西两个大板块。皖南除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还有一些相对小众一点的,比如说松萝、滴水香等等,皖西片区大家最熟知的应该就是六安瓜片,同时还有霍山黄芽等等。”

安徽的不少名茶也有着其独有的标签,比如六安瓜片,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叶子组成,制作周期较长,有三次拉火,做好的瓜片表面会带上一些白霜,这也是瓜片的特色。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仇传慧说:“我们茶叶不仅仅是一个农副产品,现在包括猴坑在内的很多区县茶旅融合也做得非常好的,除了茶叶加工制作,咱们安徽这些茶园非常的美,山高林密小水流,像猴坑毗邻太平湖,有美景也有美食,可以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旅游放松。”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