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寺坪石:涨鉴石的奥秘揭秘

发表时间: 2024-03-13 06:01

寿山寺坪石:涨鉴石的奥秘揭秘

玩寿山石是不是觉得分类太多,一点都搞不清楚,

一会儿田坑石,一会儿杜陵石,从今天开始,

研学社将为大家带来,“涨鉴石”栏目,

以多年经验为大家详聊,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提起寿山石中,最神秘的石种,寺坪石属于当之无愧的品种,提起寺坪石,就不得不提起位于寿山的广应寺,因为寺坪石就挖掘于此。

广应寺始建于光启三年(887年),当时寺院香火鼎盛,所以寺庙中的僧人常在庙宇附近捡拾寿山石,用来制作佛像、念珠等法器回馈香客,后因寺庙被大火焚烧,所制作寿山石也被尽数埋入土中,经后人挖掘,故称:“寺坪石”。

因是僧侣捡拾所雕刻作品,所以寺坪石没有具体品种,而是指在广应寺被大火焚烧过的寿山石,所以在寺坪石当中大多为掘性材料,其中还有寺坪田黄石,但绝无可能会有“寺坪荔枝”、“寺坪马背”等石种,因这些石种都是在上个世纪才发现的,而唐代已经数隔千年。

寺坪石因经古人雕琢,外加大火焚烧后又经土壤掩埋,古韵盎然,在陈子奋先生的寿山石小志当中,专门评价:“相传寺僧藏石甚富,明崇祯间寺废,石没土中,近石农于其寺址掘得者,呼为寺坪石,皆三百年前旧物也。”

寺坪石的古意,吸引着许多文人为之感叹,如徐兴公《游寿山寺》中写道:

“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

这里的“断珉”就是寿山石寺坪石

历来玩石者都喜欢收藏一两件寿山寺坪石,一是作为品种收藏,而是从寺坪石上感受历史变迁,岁月流逝,寺坪石从工艺上绝无优势,材料上也大多平平,但是就是这一段广应寺的变迁,它是见证者也是经历者,难怪让人爱不释手

但也不得不说,寿山寺坪石与市面上后期的煨红、煨乌制作的材料,不太相同。

寿山寺坪石先经大火焚烧,又被土壤掩埋,多年过去火气已经退尽,材质上尽显油润之感,苍老之气,虽说也会留下火烧的痕迹,但经岁月变迁,也已经和石材融为一体了,虽说煨红是古已有之的加工工艺,但是用来冒充寺坪石,就不是很恰当了。

除此之外,寺坪石一般具有当年人为加工痕迹,很多现在冒充的寺坪石是没有加工痕迹的,就算有很多加工痕迹也很新,没有经受过土壤包浆的痕迹

所以大家收藏寺坪石就是看两点,一是材料火气,二是加工痕迹,有朋友可能会说,如果就按这个标准仿制一个行不行?答案是:可以,但是这样仿制的成本可能会比去正经寻觅一件成本还高,所以基本上没有仿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