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国石之冠

发表时间: 2019-02-19 10:01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在长达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女娲遗石在人间”

相传在混沌初开之时,女娲氏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中,见到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竞打动了这位仙女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间。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畔一带良田沙滩中堆积,经后期自然条件改造,由于堆积环境的差异,有的变成了金灿灿、黄橙橙的“石中之王”田黄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漂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鹅卵状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在水洞中堆积的牛角冻、水晶冻、玛瑙冻及环冻;而更多的彩石则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和山坡沙地粘土中,形成名目繁多的寿山石品种,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狮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鲎箕石、坑头田等宝石,这就成了“天遗瑰宝留闽中”之佳话传奇故事。


“乾隆一梦”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醒后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大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脆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礼中,都要在供案的中央供上一块田黄以祈求上苍赐于自己多福高寿、王土广袤。



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沉陷于烽火战乱的严重侵扰之中,诸业俱废,民不聊生。寿山石雕行业也难于幸免。解放后,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百废俱兴,寿山石雕艺人的身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从卑微的社会底层一下子变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寿山石雕艺人们自发组织了雕刻组,不久,东、西两大门派又屏弃宗派之见,联合成立了合作社,并发展为后来有数百人的工艺石雕厂,结束了长期以来寿山石雕刻界“各自为战”的“单干”局面。



新老艺人们一起创作、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大大地拓宽了创作的路子及思想的境界。揉诸派于一堂,结合薄意、镂雕、透雕、链雕等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他美术的长处,扩大了题材内容的领域,技艺与素养都大有长进,形成一种技艺上的知识回环。政府选送艺人到美术院校深造,艺人们在美院中接受艺术熏陶,艺术境界得到提升。数十年来,每日刻苦练就的“基本功”,和许多零碎的“经验”与靠长期的实践得来的潜在的艺术观有了理论高度的涵盖,使寿山石雕艺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寿山石“实践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品种繁多,柔而易攻。因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及其附近村落而得名,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向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珍宝。



寿山石的开发年代十分久远。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在福州浮仓山文化遗址中,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用寿山石制造的石镞、石凿。南朝时期,寿山石始用于雕刻艺术品,历经1500多年的发展,融汇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意蕴,构成“寿山石文化”,从而名闻遐迩。她是立足于中华文化沃土渊源之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当代寿山石文化具备了丰富的内涵,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史学、文艺、心理学乃至矿业、工业、商业等诸多领域。



寿山石的赏石文化亦是一种极富地域色彩的“闽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她与“闽人”同生、同在、同发展,深深地打上了古今闽人的烙印。

寿山石的故乡一一福州,位处中国东南沿海,古属闽越。山川灵秀,人文荟萃,素有“海滨邹鲁”称誉。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汉族移民大规模南迁入闽,在与本土人的融合过程中,博大宏伟的中原文化,也随之不断地熏陶着古越土著文化,诞生了汉文化与古闽越遗民文化相结合的“闽文化”。寿山石雕艺术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

唐、宋两代,雕艺得到迅速发展。延至元、明之际,民间利用花乳石治印开始流行。寿山石以其洁净如玉、柔而易攻的特质深得篆刻家、鉴藏家所赏识。艺人们在继承古代玉玺、钢印钮饰的基础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寿山石印章艺术。自清以降,寿山石文化空前昌盛,不但雕刻界名师、高手辈出,文人雅士们也不惜笔墨,赋诗着文,尽态极研,百般推崇,促使寿山石登上了大雅之堂。

编辑:寿山石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