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采摘时间真的越早越珍贵吗?揭秘真相!

发表时间: 2024-02-22 18:41

春茶采摘时间真的越早越珍贵吗?揭秘真相!

尝得春茶一口鲜,不负人间好春光。


对于爱茶之人而言,每年翘首以盼的便是一口极致鲜香的春茶!眼下茶山已醒,只此青绿,各地也陆续传来了春茶采摘的好消息……


▲图片截自百度新闻搜索


春茶何以成为四季茶叶中的尖货?这是由于越冬芽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眠,大量积累了养分,有机物质十分充足;加之春季降雨充沛、温度适宜,对茶芽生长大有加成。


因此到了春季,茶芽肥硕,鲜叶持嫩性好,积累的内含物质丰富,整体鲜爽度、饱满度和协调度都极高,春茶正是以鲜香爽口、水路细腻备受茶友们青睐。



古时候,最早并没有春茶的叫法,那时候的春茶被细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流传至今的“三前摘翠”。所谓“三前”即指社前、明前、雨前,“翠”指茶叶。


通常标榜“三前”的春茶意味着采摘适时,不误佳期,是上品新茶。当中尤以“明前茶”为贵,想必茶友们都对“明前茶,贵如金”之言耳熟能详!



不过,无论是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皆是春茶之上品,各有千秋!何以明前茶为贵?今日便来为大家揭晓一番~


社前茶:春社日采摘

社前茶古来有之,其指春社前采制的茶叶,古时历法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之为“社日”。按干支排列计算,社日在立春后的41-50天,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采摘制作。


早在唐朝,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的顾渚紫笋,极有可能便是“社前茶”。据传,顾渚紫笋于唐广德年间开始进贡,因品质上乘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


彼时唐朝皇室便规定了第一批进贡的顾渚紫笋,务必确保在"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而这第一批进贡的茶称之为"急程茶",须知从湖州到长安相隔4000里之遥。


古时交通不便,为了确保能如期运送急程茶,送茶队伍往往在清明前10天便启程!曾有一位湖州刺史裴充,就因为未按期送到急程茶而被撤职。


如此看来,当时采制的首批顾渚紫笋茶,至少比清明节早约半个月,极可能于春社日采摘,才赶得上清明节时用以皇室祭祀宗庙!而进贡皇室的社前紫笋茶品质必然有保障。



我国古代多将社前茶看为一种高级茶叶,作为最早的一批春茶,春分左右采摘的鲜叶是茶树越冬后萌发的头轮新芽,嫩度极高,多为芽尖。


经过一个冬天休整,芽叶积蓄了丰富的内含物质,采制的社前茶味浓水厚,品质上乘。现如今,社前茶常见于广西梧州的六堡茶,其没有明前茶之说,以社前茶为一大特色。



梧州地处桂东,气候温暖且湿润,六堡茶是地方群体种,属于早芽品种。通常在春社前便已经有一到两轮的采摘期,逢雨水气温更佳之年,甚至可以采摘三四轮。


六堡茶只有传统工艺才有社前茶,其以单芽、一叶一芽为多,干茶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汤色橙红明亮、香气柔和内敛,茶味浓厚、汤感细腻,经久耐泡。


明前茶:清明前采摘

明前茶,顾名思义是指清明节(每年4月5日)前采制的茶叶。古代又称为“火前茶”,因为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故又得名“火前茶”。


唐朝诗僧齐己的《咏茶十二韵》》中有记载:“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可见,火前茶在唐朝便已是名贵之茶!清朝乾隆皇帝曾慕西湖龙井之名六下江南,其在杭州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更赋诗《观采茶作歌》,其诗句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这句茶诗说的便是“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过早采制的鲜叶太嫩,过迟采制则会太老,因而把握恰当的时机非常重要。



现如今,不少名茶就是以采造于“火前”而显示其高品质。这是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经过漫长的冬季,明前嫩芽初进,发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数量十分有限。


再者相比社前茶,较晚采制的明前茶积累了更丰富的内含物质,芽叶持嫩性也很高,茶叶芽质极佳!制成的明前春茶芽叶细嫩、味醇形美,嫩叶清香、口感鲜爽,是茶中佳品。



明前茶采摘难度也极高,一斤明前龙井干茶,通常需要采摘三万至六千颗的嫩芽,采摘成本大,再加上采茶季多雨,耽误了采摘速度,因而明前茶产量少而精。


物以稀为贵,“明前茶,贵如金”之说足见真章,正因如此市面上许多茶类都被贴上了“明前茶”的标签,售价也相比其他时期采摘的茶叶倍增。



小懂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并非所有的茶类都有明前茶!明前茶的主要品类是绿茶、白茶及非常少量的红茶!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是没有明前茶之说的。


生长地区不同,春茶采摘时间不同,比如梧州六堡茶因地理因素等以社前茶为贵,而以高山之上的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也不存在明前茶。


雨前茶:谷雨前采摘

雨前茶,是在清明到谷雨之间采摘芽头制成的茶叶,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摘,这时多雨季,由于受到了雨水的滋润,芽叶水分含量高。


不同于社前茶、明前茶以采制芽嫩尖为主,雨前茶多为一芽二叶的柔嫩芽叶,茶形肥硕扁直,尖端不弯曲,干茶油润感略显不足,茶叶色泽多偏黄绿,汤色嫩黄或呈嫩绿色。



但因为采摘时间晚,也呈现出其他春茶不同的香气与滋味特征。雨前茶身薄而短、香气扬、味微苦,性强质重,鲜爽度相对没有明前茶那么高,但浓醇回甘,鲜浓而耐泡。


雨前茶在中国茶文化中受到推崇,被视为高品质的茗品,曾经热播的《梦华录》剧集中,便有出现“雨前径山茶”的身影。明代茶人许次纾也钟爱“雨前茶”。



许次纾在《茶疏》一书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汪曾祺也曾盛赞过雨前采制的龙井茶。


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脏腑,真是好茶!——汪曾祺


不同地区产制的雨前茶,因为原料差异、制作工艺的不同有所区别!以较为有名的当属福建省安溪的铁观音,素以“春水秋香”闻名,“春水”便多指采制的雨前铁观音。


雨前茶时期,气候适宜,温度适中,一芽一叶正式形成,产量自然也就比明前茶、社前茶要多了,价格方面也比明前茶亲民。但不代表雨前茶的品质一定不如前两者。



“明前茶,贵如金”是有前提的,好的产区、好的原料、好的工艺缺一不可!粗制滥造、或原料品质低劣,哪怕标榜上“明前茶”,也名不副实了。


综上所述,想必大家对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的区别都有所了解了!日常买茶具体还是要看茶叶的整体品质,切忌盲目跟风,一味追求好时节……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