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砚台:长方形抄手砚的社会影响力

发表时间: 2023-08-10 18:06

宋代砚台:长方形抄手砚的社会影响力

文|星揽史说

编辑|星揽史说

中华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享誉世界。书法艺术的发展传承离不开包括笔、墨、纸、砚在内的“文房四宝”,这也是书法艺术的必备工具。

砚台在“文房四宝”中具有重要地位,经过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砚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类型和品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

中华砚文化的发展及宋代砚台文化的兴盛

随着时代的发展,砚台从材质、工艺、纹饰等方面日臻丰富、做工考究,从先秦时期,历经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民国至当代,砚台文化的发展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脉络。

而且,各个朝代的砚台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各个朝代的历史人文、宗教风俗、建筑艺术、制造技艺、民风习俗等社会发展烙印。通过数千年来的传承和发展演变,绘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国砚文化发展史。

宋代砚台的选材、工艺、雕刻、功能都有了新的发展。比如,从石材选择方面更加讲究,选用较为优质的石料,宋代时期已经形成了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砚”品牌雏形,即:广东端州产地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砚、甘肃临洮的洮河石砚台、山西绛州出产的澄泥砚。

此外,我国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了多个优质砚台种类,如菊花石、红丝石、松花石、玉杂石砚等,有数十种之多。

宋代砚台文化发展兴盛,承载丰富的信息,是宋代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宋代文人墨客和文风对砚台文化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宋代文化和文学的蓬勃发展在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宋代诸多的文人墨客,如苏轼、欧阳修、蔡襄、司马光、辛弃疾等,都对砚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很多文化名人将砚台文化融入文学作品和创作之中,抒发了对砚台文化的独特情怀。

比如:苏轼在《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中写到“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辛弃疾在《念奴娇·兔园旧赏》中写到“自与诗翁磨冻砚,看扫幽兰新阕”。

司马光的《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中也有“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的诗句等,实现了文学作品与砚台文化相得益彰,流芳百世。

同时,宋代时期,砚台已不只是单纯的研墨工具,充分融合了宋代绘画和雕刻等技法和艺术,很多名砚上篆刻着铭文,记述着时间、姓名、故事、事件等历史信息,成了名副其实的收藏和鉴赏的艺术品,深受贵族阶层的喜爱和推崇,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宋代文人墨客都以拥有名砚为荣,砚台也成为社会各阶层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包括宋代衙门中的案台上都放置了砚台,由此可见,砚台已经成为宋代经济社会中的一种流行而且高雅的文化消费品。

相传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有一方歙砚,上面雕刻有36座山峰,错落有致,惟妙惟肖,他通过此砚换得了苏仲泰的一座府宅。宋代时期,歙砚也多次被作为国宝级的礼品,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赠品送给外国的使者。

宋代砚台的主要种类和纹饰特点

砚台的制作技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先秦、秦汉、隋唐等历史时期的发展,至宋代时,已经非常成熟。

而且宋代砚台的制作工艺精湛,吸收和借鉴了前代发展的成就,实现了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宋代砚台的较为独有的特点,流传至今的我国“四大名砚”品牌,在宋代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宋代砚台制作工艺更加多样化,种类繁多,比如有太史砚、长方砚、凤字砚、抄手砚、石渠砚、蓬莱砚、古钱砚、仙桃砚、鼎形砚、秋叶形砚、兰亭砚、壶形砚、琴式砚等。

宋代工匠技术精湛,雕刻技法细腻,刀工流畅,以简单雕刻为主,各种雕刻手法的综合运用,名家砚台成为文人雅士的收藏对象。宋代砚台有不同于隋唐时期砚台的特点,注重简约明快、理性严谨、朴素大方的风格。

宋代砚台已融入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中,砚的使用较为普及,一般比较常见的种类为长方形抄手砚,是宋代砚台种类中的典型代表。抄手砚一般较轻,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实用性强。

所谓抄手式主要指在砚石的底面有一个较深的凹槽,便于手抄和托底,这是在唐代箕形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宋代以后,明清时期也多有仿制。

例如,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文物精品展中,曾展出过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使用的“曾巩抄手砚”,出土于曾巩的墓中,为曾巩研墨使用的藏品,石材上属于歙砚。

砚台长18厘米,宽11厘米,高2厘米,材质细腻,做工细致,美观大方,线条明快,体现了北宋大家曾巩质朴的生活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宋代砚文化蕴涵着大国工匠精神。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的轻工业、制瓷业、纺织业、船舶制造业、冶炼业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上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手工作坊星罗棋布,十分昌盛。

当然,也包括砚台手工业的发达。宋代时期,工匠的社会地位较前代有了明显提高,为砚台制造业在内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宋代砚台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流程复杂,一般包括选材、制坯、构思、雕刻、打磨、上蜡、上光等多道工序。

砚台精品的制作需要在石材选择、雕刻和花纹的选择、砚台主题的构思等方面,要求工匠具有较为全面的审美、篆刻、想象的素养,才能制作出更多的砚台精品。

南宋洪迈《夷坚志》也记载了宋代手工制造业的发达,比如雕塑工、陶工、铸造工、园艺工等,体现了他们高超的手工技艺。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经说过:“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宋代的制造业发展速度和水平,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些都是大国工匠精神的有力体现。

宋代砚台精品的艺术鉴赏

宋代文化艺术发展兴盛,名人和大家众多,比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王安石、司马光、朱熹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人物。而且,宋代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家喻户晓的“苏、黄、米、蔡”宋代四大书法家,其作品都堪称极品。

宋词的文学成就和地位显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明珠,这些成就也促进了宋代砚台文化的发展。宋代砚台传承和发展了前代砚台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砚台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笔者结合宋代时期的国内文物精品展中部分珍贵砚台进行赏析。

宋代王安道抄手砚。从砚的形制看,宋代最普遍的是抄手砚,从唐代的箕形砚发展而来,又被称为手抄砚、插手砚和大史砚。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博物馆曾在宋代文物展览中,展出了一件宋代抄手砚台精品,据记载为宋高宗赐予两浙西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王安道的抄手式端砚。

该件抄手砚长约17厘米,宽10厘米,高约8厘米。砚面有窄边,砚堂平坦,砚池渐深,砚台底部有凿空,砚背高而深,线条挺拔,色泽温润,砚身刻有铭文。

宋代清莲抄手砚。砚台的纹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宋代时期,砚台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既有动物、植物、人物为主题的纹饰,也有象征富贵平安题材的纹饰,体现了宋代社会人文和民俗的特点。

如,黄山市徽墨文房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清莲抄手砚,长28厘米,宽19厘米,高7厘米。砚台较为硕大,材质为歙砚,有鱼子金晕的特征,砚台刻有莲花,寓意做官廉洁奉公,经专家鉴定为宋代文人或官吏所使用。

宋代徐守信石砚。新中国成立后,泰州市响林庄出土了宋代徐守信石砚,材质为歙州龙尾山石砚,直径约28厘米,高5厘米,重约15斤,砚堂为圆形,砚池为月牙形,造型简练,厚重古朴,该砚台造型与宋代流行的形制有所不同。

据说,徐守信是北宋时期的有名道士,为江苏泰州人,相传徐守信有预测未来的专长,民间称其为徐神翁,也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人物雏形。

崇宁二年(1103),曾受到宋徽宋的赏识,赐他为虚静冲和先生。此后,徐守信曾三次被召赴京师,大观二年(1108年)去世,葬于泰州城东响林东原。

广德市博物馆宋代砚台藏品鉴赏。安徽省广德市处于苏、浙和皖三省的交界地带,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1800多年历史,古称广德为“桐汭”。春秋战国时期,广德先后归属吴国、越国和楚国,秦属鄣郡,宋代时期广德县改为广德郡。

宋代名家范仲淹、钱公辅、孙谔、洪兴祖等都曾在广德做官,崇文尚教。唐宋时期,广德在江南地区较为富庶,经济文化欣欣向荣。

广德市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据考古发现,2013年,广德县的迎春街工会巷进行管网施工,曾发现了一处具有重要价值且保存较为完好的窖藏,出土了8方珍贵的宋代砚台,其中歙砚4方、端砚4方。

经安徽省文物鉴定专家组的鉴定,宋代砚台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得到了文物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为研究广德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民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资料。

结语

砚台与笔、墨、纸统称为中华“文房四宝”,砚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乃至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宋代砚台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对中国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宋代经济、文化、政治、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成果写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华文明的对外交流以及当代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推动作用。作为当代人,应该将砚文化发扬光大,启迪和教育后人,为中华砚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新民。谈谈“文房四宝”[J].金秋,2011(4):33-34.

[2][2]雷虎。传统文化之端砚以端砚为人生坐标原点[J].绿色视野,2013(7):64-66.

[3]杨焯忠。浅谈端砚雕刻艺术[J].世界标准信息,2004(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