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知识大全:你了解多少?

发表时间: 2024-02-26 08:45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 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 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相传神农氏在位时,就已经发现了苦茶这种植物。那时候,人们称茶叫苦茶。

在唐朝以前,饮茶的方式是比较原始的,只有药饮和解渴的粗放饮法。把鲜茶叶放在锅里“做羹饮”,其实就是熬成汤喝。但是,鲜叶既无法存储,也不好运输,这就要求出现干茶。干茶的最早形式仅是把茶叶晒干而已,谈不上加工制作。、唐代时,“茶圣”陆羽大力倡导饼茶及饮法,从而使唐宋两代五六百年间,饼茶得以独领风骚。

最初的时候,人们是把“原生茶树”上的鲜叶采下来,在锅里烹煮熬汤,以用作解毒治病的一种良剂。春秋时代,人们把茶叶当作一种蔬菜食用。到了秦汉时代,饮茶逐渐普遍,人们把茶叶制成饼状,饮时捣成碎末放入瓷壶中,加上葱、姜、橘子等类调味,药、饮兼用,并用它款待宾客。后来,茶叶才逐渐不作药用,而成为经常的饮料。

茶最初的名称叫“桢”、“荼”等。东汉人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把“桢”解释为“苦茶”,而且说:茶,“即今之茶字”。可见,早在东汉时期,茶这种植物已经在文字上定型化了。

在东晋郭璞的《尔雅注》里有这么一段话:“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可见,当时人们对采茶的迟早与茶质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精辟的总结。在我国古代,人们常将喝茶称为“吃茶”,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我国人民早期制茶和饮茶的方式密不可分。

所谓饼茶或团茶是指制茶人将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放入釜中蒸煮,用杵臼捣碎,拍成茶饼团,再将茶饼团串起来焙干封存,当时人们称之为“龙凤团茶”、“蜡面饼茶”或“研膏”。人们在饮用这种茶时,需将茶饼研成粉末,然后用纱绢做的罗筛筛出极细的茶末,再将茶末放入釜内,用滚水煎煮。人们在品尝这种茶时,咂嘴、嚼末、溃舌,所以就叫做“吃茶”。

“吃茶”从唐代流传到明代,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明朝洪武年间,散茶取代了团茶,冲饮取代了煮饮。明崇祯年间,中国各大城市的市井街巷中开始出现了茶馆、茶室、茶铺,特别是到了清代和民国年间尤盛行,但人们仍习惯于将喝茶称为“吃茶”,并一直流传至今。

#生活日记##涨知识##历史##我要上头条##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