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茶与六安瓜片:一场茶知识的探秘之旅

发表时间: 2024-05-24 16:22

六安茶与六安瓜片:一场茶知识的探秘之旅

大家好,这篇文章呢,是一位80多岁的六安茶学研究者委托徽兰芳官方发表的,作为弘扬徽茶文化的一份子,我们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意义且很有必要,对历史上的“六安茶”到底是不是指六安瓜片做出客观事实的分析,还原了历史真相。

以下是正文部分:

《六安茶与六安瓜片一脉相承-----向懂茶帝老师讨教》

2024年4月2日,自媒体账号“懂茶帝”老师发表了《最具迷惑性的五款绿茶,你一定误解过》,此文我反复阅读多遍,深感“懂茶帝”的编辑确实懂茶,但也有商讨的地方,特向你讨教。

你在文章中的第四项指出观点(如下图),“六安瓜片不是六安茶”。说六安茶指祁门安茶(一款黑茶),在明朝时期,祁门仿照当时的六安茶工艺制作的,因其有:“安六气养肺腑”之意。对外亦称为“六安茶”。你又说道:历史上的六安茶之名,始于明清,主要指“霍山茶”。六安瓜片和六安茶是最容易让人混淆的两类茶,其中六安瓜片是绿茶中另类独行的存在。

2002年,中国芜湖六安瓜片茶博会,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詹罗九教授,在茶博会开幕式上有篇演讲论文《六安茶的后起之秀---略论六安瓜片的历史和采摘技艺》一文中讲到:“六安茶是大别山北麓六安州茶品的总称”。六安产茶始于秦汉唐宋年间,茶产甚丰。到了明清时代,商品茶生产有了相当规模,产地位于淠河上游(响洪甸、佛子岭水库以上大别山腹地)。清 顺治十二年(1655)《霍山县志》所记载的六安茶霍北六安州产区:如龙门冲,黄石冲,独山,齐头冲,水晶庵,麻埠等,即后来的六安瓜片主产区。可见二者“一脉相承”,六安瓜片为六安茶的后起之秀。

2001年1月,六安市举办“六安瓜片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安徽知名茶叶专家王镇恒和专栏作家凯亚(发表过《周恩来情系六安瓜片》)等一些列名人。在研讨会上,六安市人大副主任吴之信老同志在会上讲到:六安瓜片的原名叫“小岘春” 后来改为“六安瓜片”。对于这一观点,我问过计划经济时代的多位茶叶站的老人,得到证实。

2005年,我买了一本《中国茶经》上下册,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 陈宗懋。本书中指出,在唐代名茶中有:寿州黄芽,又名:霍山黄芽。有:六安茶,产于寿州(现在的六安)其中以“小岘春”最为出名。

可见在唐朝时期,六安茶中的“小岘春”也就是后来的六安瓜片,已经闻名遐迩。

詹罗九教授在论文中也讲到:六安茶名满天下,借“名”之文化在所难免。笔者在1988年在祁门偶得一张新安祁南“汪余记”茶商报单。报单上云:见报单人安徽省义顺安茶号向在六安采上等细嫩春茶,加工栋选。不惜资本向佛山镇经行出售历有一百六十余年。祁门也是古老茶区,茶产丰而质亦胜。乃商贾营销借六安茶之名耳。安茶主销粤港澳等地。可见,十七世纪以前,六安茶在南国茶市之威矣。

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第二次访华在讨论上海公报,周总理拿出六安瓜片招待基辛格。在一旁的叶剑英元帅说,这茶是专门招待外宾的。基辛格品尝后高兴地举起双手说:这茶太美了。周总理对他说: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历史悠久,制作精良。

六安是全国主要的名茶产区之一,自古以来主要是三种历史名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这三种历史名茶,地理位置均在长江以北,大别山腹地,自然环境天然植被铸就了六安茶草“本性实佳”。但是茶的性质与制作方法不同,决定了茶的类别。

六安瓜片是我国著名特种绿茶,历史名茶。特种在于除茶草“本性实佳”外,其制作工艺异常讲究,如:单片嫩叶,无芽无梗,铁锅杀青,炭火烘焙,毛火老火,摊地回疲,火攻火功,老火特技,工艺严谨,制作精良,香气扑鼻,滋味醇甘,既是饮料,又是良药。被荣称为“中华茶之精华”。一代伟人周恩来称之为“仙茗”,清朝宰相张英称之为“野士”。

六安瓜片,2020年被中欧协定为地理标志保护,202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安茶人 202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