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从宋朝的珍贵进口品到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历史变迁

发表时间: 2020-04-30 16:03

看过《红楼梦》的人,应该会对宝玉和晴雯的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印象深刻,宝玉为了给晴雯赔罪,效仿古人“千金博一笑”,把自己的折扇给晴雯撕着玩儿,换她开心。诶?一把折扇而已,凭什么能跟古人的千金比?

老实说,一把上等的折扇,还真的担得起千金这个名。

我们就从折扇的起源、发展,以及折扇本身的精美工艺和文化底蕴,了解一下折扇的前世今生,看看一把折扇凭什么值千金?

87版《红楼梦》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起源: “三国扇缘”

在折扇出现之前,我国扇子家族的成员有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等等,折扇在中华文明中出现的比较晚,但却后来者居上,成为文人士子们的心头好。出门时,将一柄折扇放在长衫的袖袋里,需要时,自袋中取出展开,收放自如,尽显儒雅,所以文人们又称折扇为“怀袖雅物”。

关于折扇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宋朝的时候,这中间还有一段“三国扇缘”,不过不是《三国志》里的那三国,而是日本、高丽和我们的宋朝。看了宋人的记载,会发现他们关于折扇的起源分为两大派:

有一派认为折扇来自高丽。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

“今人用折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饰以金银,盖出于高丽。”

赵彦卫说,现今有一种折叠扇,用竹子为扇骨,用绫罗做扇面,以金银装饰,这种折扇是从高丽过来的,高丽即今天的朝鲜、韩国。

日式折扇

但另一派的记述里,却说折扇是来自日本。如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彼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觌物 , 其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

倭国,就是今天的日本,郭若虚这段记述说北宋时期,日本来宋的使者所带来的特产里,就有精美的折扇,扇面上还有各色图画,特别惹人喜爱。

这就奇怪了,折扇到底是从哪国过来的?这个疑问,宋人和现代的学者都有相同的结论。

北宋大臣徐兢有一次出使高丽,回来后写了记述见闻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说到了高丽有一种“画折扇”,以金银涂饰,扇面上画着山水、人马、美人,高丽人说是日本传过去的的,徐兢研究了画上人物的衣着,确实是日本风格。

而现代的学者,如王守稼的《漫话折扇与中日文化交流》、王勇的《日本折扇的起源及在中国的流布》都认为折扇是起源于日本,日本的考古学家曾发现奈良时期(相当于唐朝)的桧扇,是折扇的早期版本。

所以当今的学者考证后认为,折扇最初发源于日本,而宋朝时最初传入本土的折扇,一部分直接来自日本,一部分是从日本传到高丽,经过本土化之后再由高丽传过来的。

扇面法华经册子 日本大阪市藤田美术馆藏

发展:始于宋元 盛于明清

不过北宋时期,折扇还属于稀罕物。北宋的钱勰有一次出使高丽回来,特意带了几把折扇送给好友张耒、苏轼和黄庭坚。

这三人都是当时知名的文人雅士,过眼的好东西多的很,却都因为得到折扇而高兴的不得了,还一人写了一首唱和诗来感谢朋友。张耒的《谢钱穆父惠高丽扇》写道:

“清严不受橐中献,万里归来两松扇。六月长安汗如洗,岂意落我怀袖里。”

张耒说他特别感谢朋友从万里之外带给他的折扇,小小的折扇放入袖袋里,六月长安炎热的天气也不那么可怕了,欢喜之情是溢于言表。

到了南宋时期,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说,当时临安已有专门卖扇子的“周家折叠扇铺”,说明当时已经能够自产自销折扇了。邓椿的《画继·杂说·论近》也说南宋市井中有专门做折扇的店,只是那时折扇还没有被文人阶层日常使用,宋人没有对折扇投入太多的关注,这点从宋代院体绘画中并无一件折扇书画传世就能看出来。

宋 (传)苏汉臣《蕉荫击球图》女主人的手边摆着一柄折扇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折扇在中国的真正兴盛是从明朝开始的,明宣宗朱瞻基以皇帝的身份为折扇代言,又有文人画家以扇作画,使折扇成为一种实用且高雅的艺术品被广泛接受。

现存最早的一件折扇绘画作品,是明宣宗朱瞻基画在折扇上的《松下读书图》。这把折扇共有15根扇骨,扇骨外露的部分全以湘妃竹皮包镶,一面是柳荫赏花图,一面是松下读书图,落款为“宣德三年春日武英殿御笔”,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后来折扇甚至常被皇帝作为赏赐送给嫔妃和亲信臣僚,明黄佐《翰林记》记载:

“自天顺辛巳迄成化戊子,凡遇端午,辄赐牙骨聚扇,上有御制《清暑歌》,《解愠歌》及诸家绘画,织金扇袋”。

这里面说,本来呢,从唐代开始,皇家都会在端午那天御赐团扇给百官,但这个风俗到了明朝中后期就改成赐折扇了,而且御赐的折扇上面还会有诗和画,甚至连扇袋儿也一并赐了,还是织金的。从这个习俗的改变,就能看出折扇在明朝地位的升高和流行。

与此同时,文人画家们的扇面绘画将折扇和国画结合到了一起,又大大提升了折扇的品味象征。

而且民间的制扇业到明中期也很兴盛,明代仇英画的《清明上河图》上便有挂着“扇铺”、“重金雅扇”招牌的扇庄。各地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折扇品牌,以地名、人名著称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青阳扇等等。自此,从明清一直到民国,折扇都兴盛不衰。

明宣宗朱瞻基绘大折扇 《松下读书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看一个人的折扇 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折扇的精湛工艺和文化底蕴

发展到后来,折扇已经不仅是一种取凉的工具和艺术品,还是一种身份、品位的象征和道具。明清民国时代,文人商贾夏秋之际的时候见面,折扇是重要的道具,往往打量一下对方手中的折扇,他的身份、人品、喜好便能猜到一二。

那么,假设你现在就跟一个拿着折扇的人初次见面,你该如何通过看他手中的折扇来认识他本人?

1.看扇骨

首先你可以看看他的扇骨,扇骨是打开和关闭折扇的开关,它的讲究在于所用的材料和雕工两方面。

先看看扇骨的材料,清人王廷鼎《杖扇新录》说:“骨用湘妃、桃丝、乌木、檀香等一切珍奇之品。” 竹子是扇骨的首选之材,适合做扇骨的竹子有湘妃竹、 梅鹿竹、棕竹、佛肚竹等,另外也有用一些名贵木料如紫檀木、 乌木、 檀香木的,古人还会用兽牙、兽骨做扇骨,今时已不多见。

其次看扇骨的雕刻,讲究的扇子会在狭窄的扇骨上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图案,难度非常大,所谓“一寸有千里之遥,一勺有湖泊之阔”,以小见大,特别考验雕刻艺人的雕刻技巧。还有将螺钿、银丝等材料嵌入扇骨,形成不同的纹饰效果,都是从细微处看精彩。

所以呢,当你研究一把折扇时,不要忘记看它的扇骨用材和雕刻工艺。

明代 濮仲谦刻竹扇骨 前后赤壁赋全文

2.看扇坠

然后你可以看看对方的扇坠儿,扇坠一般用玉、石、珊瑚、玛瑙、香木等,选取各人喜欢的题材,精雕细琢而制成,悬挂于折扇扇头下方。扇坠既美观,又有吉祥寓意,还能展现持扇人的品位爱好。

在古代,不同的时节会悬挂不同的扇坠,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就曾写道:

“夏月宜用迦南、沉香为之,或汉玉小块及琥珀眼掠皆可。香串、缅茄之属,断不可用……”

文震亨说夏天用伽楠香、沉香这些香木作为扇坠,扇子一摇就香风阵阵,风雅的很,而冬天则多用玉、玛瑙、琥珀一类的扇坠。

《红楼梦》第一回描述通灵宝玉的时候说:“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 作者用扇坠来比喻通灵宝玉,可见当时以美玉做扇坠是常有的事,而且说玉像扇坠是很可爱的。

除了用来彰显自己的品位和爱好,扇坠儿还常常被人们拿来当做友情、爱情的信物,《红楼梦》里,贾宝玉在酒宴上初会名伶蒋玉菡,便“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扇坠解下来,递给琪官”为赠。《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祝英台就将自己的扇坠儿送给梁山伯做定情信物。

所以通过观察对方的扇坠,能看出他的品味、喜好,如果你觉得对方还不错,不妨把你的扇坠送给他表表心意,不过我劝你还是谨慎一些,等把下面一个看完再说。

宋 玉鱼莲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看扇面

除了这些,最吸引人目光的当然是扇面了!扇面按材质大体分两类:一是绢、丝绸、棉布等纺织面料类;二是纸质扇面,纸扇面是比较流行的材质。

可能有人会想,纸的哪有丝绸的贵呀?是的,普通白纸当然比不上丝绸,所以有很多讲究。从工艺上纸扇面分为有色扇面和白色扇面两类。有色扇面中以金扇面最讲究,将金箔或金粉和胶成泥状,用它涂饰在白扇面上,便制作成了泥金扇面。

明 陈淳 《红茶》泥金扇面 拍卖成交价92万元

当然,最有品味的莫过于文人诗画扇面了。明代中期,折扇书画逐渐流行起来,由于扇面的形状构图别具一格,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绘画,还是诗词歌赋等书法,都可以创作出格调清新、布局多变的构图效果,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模式,特别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为中国书画开辟了新的疆土。

乾隆皇帝也是折扇发烧友,他有几把折扇,一面由善书法之人题写书法,另一面由善画之人画山水、花草等,这种由两个人合作“一字一画”扇面的方式,后来被许多文人雅士们效仿,一直流行到今天。

扇面艺术催生了许多著名的扇面书画大家,如明代的仇英、沈周、唐寅、董其昌等,近代民国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傅抱石都很擅长画扇面,并且在扇庄明码标价,替人画扇面。

所以,你通过看扇骨、扇坠、扇面的材料工艺,就能看出一把扇子的身价、品味,而从中也能间接看出扇子主人的个性和喜好。

明 宋旭 《武陵仙境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结语

折扇到今天还一直很流行、兴盛,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折扇,有江苏苏州檀香扇、 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子、重庆荣昌折扇,都是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流传于世的。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折扇与千金能比吗?相信我们心中都有答案,当然是能的,因为从宋朝的进口稀罕物件发展到今天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国的折扇早已不仅仅是一柄折扇,而是我们精湛的传统工艺和灿烂文化的承载。

参考书籍:

《中国折扇》金开诚

《折叠扇底一捻风》扬之水

《怀袖清风 明清扇面艺术》山西省博物馆 吉林省博物馆编